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加密货币所腾讯投减肥药去IPO了
2025-09-28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Coinbase,Bitget,Kraken,全球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
投资界获悉,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为达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有望成为港股“体重管理第一股”。
成立于2017年,公司背后是一位南京大学老学长——潘海。今年51岁,潘海创业八年,率队先为达生物瞄准减重赛道,至今身后集结了腾讯、IDG、美团、正心谷资本、君联资本、拾玉资本、洲嶺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
这一幕也许是缩影。今年开始,国家亲自下场“喊你减肥”,并宣布“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悄然间,减重成为互联网最热话题之一,也催生了一个个IPO。
时间回到1996年7月,潘海从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现称:匡亚明学院)顺利拿到学士学位,后赴美深造,2002年12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曾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自然-通讯》及《美国化学会志》等著名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此后,潘海便投身于新药研发事业之中,曾在生物制药企业美国安进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近十年,参与了公司多个重磅药物的中后期开发工作。2011年底,潘海归国并加入凯因科技,负责研发活动。
直到2017年8月,他正式踏上创业征途,先为达生物由此诞生——一家处于临床阶段、专注于发现及开发治疗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当年,潘海在考察诸多城市之后,决定将公司总部落在杭州市钱塘区。
“在生物医药领域,资金、人才、项目三者缺一不可。在这其中,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是相当大的。”回忆当年起步,潘海颇为感慨,尤其是刚落户之初便获得了当地1000万元资金支持,度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
致力于满足体重管理领域的迫切医疗需求,先为达生物基于其技术平台SciwindCoreTM,将专业领域从GLP-1受体激动剂拓展至口服多肽及小分子药物、Amylin多肽类似物以及体重管理领域的其他创新药物,覆盖肥胖及相关疾病治疗。
截止当前,先为达生物已自主研发出由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多元化管线,其中公司的核心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处于接近商业化阶段,三种候选药物(包括两种关键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四种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阶段。
当中,公司明星产品——埃诺格鲁肽注射液(XW003),目前已提交超重/肥胖与T2D的中国新药申请,预计2026年上半年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全球首款cAMP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超重/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
根据临床数据,埃诺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超重/肥胖症患者中实现15.1%的安慰剂调整后减重效果(女性平均减重17.6%),优于司美格鲁肽(8.5%),并以更低剂量(2.4mg对15mg)达到替尔泊肽的疗效。
来到创业的第八年,潘海率队先为达生物迈出IPO步伐,正式冲刺港交所“体重管理第一股”。
招股书的开头,先为达生物将自己定义为“一家接近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
具体来看,2023-2025年上半年,先为达生物营收分别为0元、0元、9107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主要来自合作伙伴的首付款、研发服务与临床供应收入;期内亏损分别为6.20亿元、4.86亿元、1.08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超12亿元。
为了实现商业化,先为达生物也在酝酿一系列举措。公司计划采取双轨商业化策略,结合内部销售及营销团队,同时与商业化服务机构及线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营运策略规划,超重/肥胖症产品将实施全渠道模式,糖尿病产品则聚焦医院渠道。
中国创新药出海正当时,先为达生物同样是大潮中一员:2024年与韩国Hk Inno.N合作,授权埃诺格鲁肽在韩国地区权益;2025年1月与英国Verdiva Bio达成协议,授予其口服埃诺格鲁肽等产品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潜在交易总额超24亿美元(含近7000万美元首付款)。
长期以来,创新药研发堪称“九死一生”,是一个需要资本持续投入的产业,“融资”也基本贯穿了先为达生物的发展。
招股书披露,先为达生物共完成七轮融资,累计金额达22亿元人民币。最初一笔可以追溯到公司成立的第二个月,先为达生物拿到了拾玉资本等出资的pre-A轮融资,当时交易对价6000万元,投后估值2亿元。
此后,先为达生物几乎每年进行一笔融资,引入了君联资本、洲嶺资本、爱美客、正心谷资本、腾讯、IDG、社保基金长三角投资、美团等一众投资方。在2024年最后一轮融资中,先为达生物估值约49亿元,较2017年第一轮融资后估值增长超24倍。
IPO前,创始人潘海合计持股28.28%。此外,VC/PE及产业投资方也持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股份:腾讯投资一共持股12.83%、IDG累计持股9.81%、美团持股为9.6%、正心谷资本持股6.93%、君联资本持股6.37%、拾玉资本持股6.14%等等。
拥有百年历史,诺和诺德正是“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缔造者,市值一度冲破5500亿美元,堪称全球“药王”。然而面对同行竞争,昔日龙头渐渐失去光彩——今年股价跌跌不休,目前市值较一年前已蒸发超3500亿美元。
今年8月,“减肥药新贵”银诺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大涨206.48%。当时银诺医药创下凶猛认购纪录: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5341.66倍认购,超过蜜雪冰城年初登陆港股市场时获得的5258.21倍认购。截止当前,银诺医药市值近200亿港元。
还有今年5月IPO敲钟的GLP-1赛道创新药企派格生物,虽然上市首日破发,但在港股医药股强势回暖的行情下,派格生物也实现了超300%的涨幅,最新市值超200亿港元。
不止如此,港股第一家18A公司歌礼制药凭借一款减重药物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悄然逆袭,股价较最低谷已涨近10倍;A股减肥药概念也呈现走高趋势,今年该板块指数涨幅超40%,信立泰、甘李药业、华东医药等上演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里补充一个背景:其实从去年开始,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吹响健康体重集结号,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铺开,标志着科学体重管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背后一份数据令人惊讶: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已突破50%,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也达到10%。
“有些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曾表示。
都说减肥是一辈子的事,这造就了商业世界一个万亿级黄金赛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体重管理及肥胖相关并发症属于全球增长最快的迫切医疗需求。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1128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659亿美元。
当然,风险也摆在眼前——以火爆全球的司美格鲁肽为例,其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案例已成为行业焦点。这为国内药企敲响了安全警钟,也提醒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才是健康减重的基石。